我喜欢喝茶,确切的讲我不是懂茶,而是喝茶上了瘾,不喝茶,就觉得困乏,可以前不是这样的。我想我会去写一段关于我喝茶的文字的,或者还可以写一段关于喝酒的,但不是今天。喝茶会上瘾,并不是对茶的给的刺激反应强了,而是得到的刺激越来越淡,所以我茶杯中的茶叶越来越多,但得到的兴奋却并没有增加。

不光是茶,我想还有很多事物跟茶是一个道理的。比如小时候跟着母亲一起看连续剧《新白娘子传奇》,听着许仙一声一声喊娘子的时候,我就眼泪挂下来了,回过头再去看母亲,她早就是一个泪人了。然后我就擦着眼泪笑她,她就骂我雌鬼。上了师范,租了《东京爱情故事》碟片,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,然后疯狂的掉眼泪,翻出窗户,在房檐边让风把眼泪吹干了才进来,然后也不想看下去了,实在不想接受这苦逼的结局。然后恋爱,然后分手,眼泪湿了枕头,湿了床单,积雪的中山路变得很宽阔。所以从小也觉得自己是个情感充沛的人,然后继续长大,接下来怎么就感觉像喝茶了,现如今,我经常觉得自己的眼泪早已经抽干了。看《忠狗八公》,看旁边的妻子在抽泣,我只是湿了眼眶,我觉得她肯定是个情感充沛的人。看《唐山大地震》,我看见母亲跪在女儿面前请求原谅时,我哭了。看《归来》,眼睛有点涩涩的。看《平凡的世界》,第一遍是看书,那年我18岁吧,我看到了感情里的一部分爱情,第二遍连续剧我35岁,看懂了饱含在内的情感,深深地,还有里面讲的政治与改革,浅浅的。我同事看的稀里哗啦的,我都不好意思回过去看她。我记得她经常看的热泪盈眶,可我只是觉得难过,那些渲染出来的气氛并没有让我要湿眼眶。《乡关何处》这本书,在网上看见推荐者大多都是看的感激涕零,可我只是内心深深地震撼与悲恸,然后推荐给其他人看。
我是不是真的眼泪抽干了呢?眼泪抽干了感情就是不是不再丰富了呢?我时常这么想,也就时常觉得自己很悲哀,就像人家只要几片茶叶,可能是为了提神,可能为了去点自来水味,但见效了,而我用一小撮是别想提起神来的。

2014年寒假去西藏,有那么20天吧,几乎没怎么喝茶,开始几天感觉像吸大烟的没大烟吸般,虽说不上难受,就是提不起精神,当然吸大烟的感觉我也是看来的,自己怎么也没有体验过。但二十天回来,我奇迹的戒掉茶叶了,当然,没多久又拜倒在朋友的一袋滇红上了……那么情感表达的敏感性呢?这个能恢复吗?能像茶对人的神经中枢刺激那样在强度上得到复原吗?如果放一片茶叶就可以品出茶的芬芳,我只想为一壶茶准备一根叶子。

今天我在脑子里倒腾这些,大概是因为我今天被感动了吧。

今天下午,学校毕业典礼,要送走2015届毕业生,我摄影,站最后一排。

我看见我们年级主任在台上念着稿子,梗咽了。我一向都觉得她是一个无比坚强而又很能包容的人,说了几句就哭了。我一向以为学校办的毕业典礼是走过场的,但这次我被颠覆了,他们是玩真的!并不是主任的文字打动了我,而是她把自己感动的哭的那种感情打动了我,我承认这是我见过的最感人的毕业典礼。一个初中的毕业典礼,我看到好多学生的眼角闪着泪光,我看到好多学生趴在桌上,身体在轻微颤抖,我看见身边的一个女学生眼泪湿了裤管,甚至有些老师也掉下了眼泪。

青年教师代表也上台发言,她跟孩子们回忆了从初一到初三的大致经历,讲到初三时,她也哽咽了。我记得她说了一句,请同学们不要怪老师对他们的严格,因为她跟其他老师都一样,他们都相信严师出高徒。我相信,如果孩子们知道老师是爱他们的,那么老师的责罚不是重而是沉重,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,人生旅途上又有几人能这样对他们呢?

两个学生代表也上台发言。如果他们的发言稿是中考作文,那么这样情真意切的字句,我想是肯定可以得满分的。他们发言时几乎一直是颤抖着的,不光是声音,还有身体,他们激动的表达着他对老师的恩情,他们真挚的语言煽起同学们阵阵雷鸣般的掌声,那掌声是对恩师的感激,是对同学情谊的珍惜。

老师和学生的感情在平时大概是不可能这么宣泄的,然而此时此刻,就像开闸的洪水,一泻千里。我彻底相信一切是那么情真意切,没有半点做作。

这两位发言的老师是跟着这届学生一起走了三年,与学生依依惜别是那样的难舍难分,可见她们在这群孩子们身上投注了多少感情。我大抵知道女儿出嫁的分离能使母亲落泪,那么这里坐着多少她们的孩子啊。这次毕业典礼让我深刻的认识了师恩与师生情,不是剧本,不是演戏,一切都是真的,我要感谢他们,让我深深感动了一次。

我很羡慕他们的恣意的情感流露,我好像不会了,因而我难过我替自己感到悲哀。如果我的茶杯里只有一片茶叶,我也想闻到它的芬芳。